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9月11日電(高琳 記者 劉錫菊)平房區位于美麗冰城哈爾濱的南部,系省會城市行政區、國家級開發區、哈爾濱新區江南政策協同區“三區融合”之地。老工業基地厚重的歷史、優秀的企業文化、強勁的科技產業優勢、高品質的居民人文素養,都在深深滋養和塑造著平房教育。
十年前,平房區在全省率先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2022年初,平房區又被教育部確定為全省首批,且哈市唯一的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平房區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優質均衡發展為目標,舉全區之力,大格局規劃、大手筆投入、大智慧攻堅,以前瞻性思維、鎖定長遠發展目標,擘畫出了以優質教育助力“三區”發展的宏偉藍圖。

一、夯基固本,賦能教育優質發展行穩致遠
教育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良好的基礎設施是加強學校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平房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寫進十四五規劃,并在經濟發展規劃、財政支出和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教育發展所需。在硬件建設投入方面,受客觀原因影響,在財政支出緊張的情況下,平房區總計規劃投入7.16億元,其中24中新校區項目總投資4.3億元,南城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總投資9824.12萬元,投入2600萬元,為17所義務教育學校改造校舍、建設操場、拆改教輔用房以及增建音美教室,投入1500萬元為中小學校補充更新教育教學儀器設備,投入近5000萬元,用于兩所幼兒園回購及四所公辦幼兒園建設,建成后可增加1260個學位。在軟件投入方面,平房區面向全市引進學前教育專家和優秀人才,高水平配備師資班底,高標準配備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有效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上伸下延,形成從學前到高中完整的優質教育學段鏈條。
平房區教育局經過全面論證,制定校舍、校區系列騰遷方案,以落實全區8所中小學校梯次搬遷和部分學生分流計劃,從而實現“校校達標,項項達標”的驗收標準。通過“校企社”協作共建,共享哈飛、東安、東輕運動場地資源,修建運動場(館)70000余平米,徹底解決了全區學校生均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F代化的功能館室和齊備的運動設施,既提升了全區學校辦學檔次,也為今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創新突破,賦能教育跨越發展聚勢共贏
創新頂層設計,找準優化布局“突破口”。平房區教育局率先創新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交織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4+N”全鏈條協同育人體系。形成鏈上資源共享,片際優勢互補,學生發展同頻,教師培養同步“四維一體”的教育發展新空間,實現教師研培一體化,學生培養多樣化,考核評價綜合化,達到壯大辦學力量的目的。
創新育人理念,抓牢全面育人“根本點”。以科技、研學、家校共育三大支撐,促進大德育計劃扎實落地。把科技育人與德、智、體、美、勞有機結合。發揮平房區“三區融合”、“產教融合”、“家校融合”的優勢,將凸顯科技特色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共同底色,依托產業集群優勢,在全市領先創建10余家學生科創研學基地。目前,平房區各中小學智能機器人教室率先實現全覆蓋,無人機駕照培訓教師人數占比全市最高。在家長學校專題講座和家校共育工作坊特色指導上,平房區通過線上線下指導惠及千家萬戶,家校共育成果凸顯,被評為全省家庭教育實驗區。以冰球、足球、籃球三球基點校建設,帶動大體育計劃全面鋪開。平房區各中小學大力開展冰雪特色教育,發揮基點校、特色學校示范引領作用;借助“三館一園”訓練基地,廣泛開展冰球、冰壺、冰盤等特色體育項目,冰雪運動在全區全面開花,目前已擁有10所冰球基點學校,全市占比最高。
創新智慧教育,握穩現代教育“方向盤”。平房區教育局通過召開智慧校園特色項目推進會,與技術專家及一線教師、校長在對平房區中小學智慧學校特色項目建設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重點從平臺體系搭建、資源體系整合、教學及管理應用、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多角度評價體系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同時,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嘗試,聚焦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中的深度應用。2022年8月,平房區共有19名教師在全省基礎教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項目賽事中取得佳績。其中,特等獎3人,一等獎9人,二等獎7人。
創新用人機制,激活教育發展“原動力”。 “引”。制定《平房區基礎教育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實施方案》,與發展先進區建立“教育聯合體”戰略合作關系,跨區域引進優秀高端人才及優質教育資源!坝。深入推進“三名工程”,建立了全鏈條、全學科專家型教育科研隊伍,將現有的18個“三名”工作室和10個學校名師工作坊全部提檔升級,并在專家團隊指導下,對已取得的78項國家和省市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分類打包,使之轉化為課堂實效!罢{”。從不同層面、采取多種方式,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分類交流輪崗。鏈內以點帶面,以領航式交流、命題式交流、送教式交流等方式,推進區域內不同層面的教師創新發展,共同提高;區內結構調整,以助力式交流、改革式交流、捆綁式交流等方式,全面推動區域教師結構優質均衡。平房區2021年交流輪崗副校長及以上干部占符合交流條件校長總數的45%。
創新教育評價,拉動提質增效“新引擎”。平房區出臺《平房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一體化辦學和學區管理評價機制;通過智慧教育系統,對教育過程進行增值性評價;通過引進第三方,對高效課堂、三名工程、文化建設進行綜合性評價;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性評價“提質增效”,確保學校育人質量的全面提高。在質量監測中,平房區各小學紛紛開展以兒童發展性評價為導向的綜合性評價改革嘗試。例如,新疆一校的“五星”樂學游歷,友協二校的“闖關之旅”,保國四!爸腔酃纫蝗沼巍钡葎撔路绞皆u出了智慧。保國四!兜浞渡倌瓿砷L評價體系》被教育科學出版社編入《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研究叢書》。
創新一體化辦學,催生內部發展“生長點”。平房區教育局不斷加快一體化辦學步伐,有效促進名校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輸出與共享。其中,100中學和平房小學實施整體辦學,建成全市首家生態農業勞動教育學校,實現了“五育并舉”的有效落地。

三、規范管理,賦能教育科學發展厚積薄發
做而實,抓好常規管理促“雙減”。以常規管理精細化、教學模式科學化、學生評價多樣化、課后輔導層次化、學生活動課程化的“五化”管理推進“五實”課堂建設。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雙輪驅動”,聯動開展教研和教育教學常規檢查,實現了以檢促發展,以查促成長。組織開展以“作業階梯設計”為主題的學科培訓、主題研討、蹲點教研等活動,調控作業總量,抓實作業管理,真正把“雙減”工作落在實處。謀而定,深化教學管理提質量。疫情期間,平房區各校借助網絡平臺建立了班級“虛擬教室”,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項目式學習研究,將作業難監控、難檢查、難講評等問題一一攻破。區教育局建立了區、校兩級巡課臺賬,包保到校,線上與線下教學無縫切換,保證了線上線下教學質量。 思而變,完善課后服務保民生。確保課后服務時間到點、受眾到面、提質到人。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內外資源,引入非學科類校外公益資源,把參與課后服務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新疆一校作為課后服務優秀學校被主要媒體連續報道。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答卷,總是在新的奮斗里書就。展望未來,平房區教育局將進一步完善“4+N”全鏈條協同育人體系,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優質均衡創建工作的緊要點上連續攻關,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點上集中發力,打造平房教育新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