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9月16日電(劉少煒 魏爽)“您好,這里是助你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話筒里傳來溫暖和藹的聲音,這是全國首部專為失獨群體開通的免費求助熱線,也是黑龍江省總工會“工助龍江”公益項目“伴你、懂你、讀你、助你”服務的一項內容,一聲聲溫馨的通話溫暖了失獨職工的心房。
五年來,省總工會充分發揮工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將全省各級工會簽約社會組織服務職工項目納入“工助龍江”品牌,全力推進系列子項目運行:助推萬名產業工人職業發展與再就業、失獨職工不孤獨、心理援助職工服務、“啟明星”教育計劃項目……,通過項目合作、購買服務等社會化、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組織為職工提供專業化服務,進一步延伸工會手臂、擴大工會朋友圈。全面開啟省級工會先行先試、直接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工作的先河,聚力打造“工助龍江”公益項目服務品牌。
百人創業 千人就業 萬人發展
“在家呆久了,想干事也不知道能干點啥,是工助龍江幫我重新開啟了事業‘第二春’……”49歲的蘇秀麗是一名家庭婦女,2017年8月通過參加省總工會“工助龍江”公益培訓,進修催乳師、小兒推拿師專業課程。2018年,她開辦了一家養生館,完成了職場漂亮的二次轉身。蘇秀麗是省總工會助推萬名產業工人職業發展與再就業公益項目萬千受益者的代表。
“工助龍江”助推萬名產業工人職業發展與再就業公益項目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媒體教學模式,為全省55歲以下下崗職工及無業、失業、農民工提供公益培訓、再就業及創業指導服務,解決40、50人員再就業、創業問題。
據了解,“百人創業能力培訓”聘請省內知名創業培訓導師結合家政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在就業技能培訓中增設創業課程;“千人就業技能培訓”受益人群中60%為下崗失業人員,40%為進城務工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項目輻射范圍包括哈爾濱市28個辦事處100多個社區,以及綏化、佳木斯、雞西等周邊市縣;“萬人微課堂”則打破傳統的授課模式,來自哈爾濱市紅十字醫院、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的專家教授在線上講解母嬰、養老、中醫按摩保健等技能課程,全國各地在線累計收聽近2萬人次。2019年省總工會開通“龍江月嫂之家”快手直播,使受益人群輻射全國各地。在2020年的疫情“后時代”的復工復產之際,推出打造“工助龍江”消費扶貧主播平臺,助力脫貧攻堅、創業就業。已建消費扶貧微信群 17 個,近 300 個公益主播間,帶在線參與互動達 75000 余人次,在線銷售額近 10 萬余元。
伴你懂你讀你助你 失獨職工不孤獨
“一直以來都是生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里,感覺時間全都停滯了,是工助龍江為我們打造了一個能夠說說話、談談心的地方,身邊都是能理解自己的人,真的覺得有了一個能喘口氣的地方……”50歲的失獨職工劉麗(化名)是工助龍江“失獨職工不孤獨”的受益者。
2017年8月,省總工會與哈爾濱市行大公益服務發展中心合作,開展“工助龍江”公益項目“失獨職工不孤獨”,為失獨職工家庭群體提供精神撫慰和生活幫助,用溫情關愛失獨家庭,幫助他們走出傷痛、走出家庭、走近社會。通過“伴你”365、“懂你”故事會、“讀你”老年公益課堂、“助你”熱線 四個主題服務,幫助更多失獨父母重建社交網絡,重拾自信,重新融入社會。
項目開展以來,工會引領社會組織走訪慰問了近百戶失獨職工家庭;陪伴失獨職工家庭度過三八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春節等節日,受益達1200余人次;為失獨老人開展暖心植樹、沙龍活動、公益講座、攝影畫展等受益600余人次;陪伴失獨老人觀影300余人次;舉辦“哈爾濱市首屆特殊家庭春晚”、“哈爾濱特殊家庭中秋晚會等大型節日主題活動,累計服務2000余人次。
個性化定制 一對一心理援助暖人心
“多虧工助龍江幫我找替代藥,還遠程幫我做心理疏導,我才能平穩度過隔離期……”2020年,一位在哈隔離罹患焦慮癥的武漢游客,在無藥的困境下,由省總工會“工助龍江”心理援助項目向相關衛生部門反映,聯系武漢的主治醫生更換處方,并多次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尋找替代藥品,成功幫助其緩解病情。
2018年10月,省總工會聯合哈爾濱市行大公益服務發展中心共同開展“工助龍江”心理援助職工服務工程。該項目面向農民工、失業女性、企事業職工及特殊家庭群體,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圍繞親子關系、家庭教育、關愛月嫂、工作壓力等當下熱門話題,開展線上公益課程及線下沙龍活動,并針對前期咨詢情況進行精準一對一援助,有效緩解了職工心理情緒壓力,提供專業服務新模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省總工會“工助龍江”聯合心視界社工機構在大年三十迅速成立“紫丁香”職工心理援助熱線,義務為宅在家的職工和滯留哈市的武漢同胞及援鄂醫護家庭排解焦慮,一對一、點對點的服務方式,定制個性化服務方案,及時發現風險危機,實施干預。省總工會“工助龍江”還快速開通了以援鄂義重、陪伴在線、關愛醫屬、益往情深為服務主題的工助龍江直播云。截至到目前,“工助龍江直播云”心理、 法律咨詢、授課服務達3.15萬余人次。
啟明星照亮農民工子女的童年
走進香和小學,綠草茵茵的足球場上,一場激烈的男女足對抗賽正在進行。夕陽映照下,悠揚動聽的古箏演奏翩然入耳。這樣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是省總工會“工助龍江”公益服務“啟明星”教育計劃項目中的一個縮影。
“啟明星”教育計劃項目,是黑龍江省總工會出資支持哈爾濱市總工會聯合香坊區工會扶持的工會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農民工子女的項目,旨在滿足農民工對子女教育資源的渴望,解決農民工子女課外活動和特長培育這一普遍性的難題。香坊區總工會選定轄區內農民工子女較為集中的星光小學、興華小學校、香和小學校開展試點工作,將教育計劃項目細化為特長培訓、普法教育、文化傳承、心理疏導四大板塊,豐富孩子們的課外生活,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如今,香和小學組建的百人校園足球隊,先后榮獲哈爾濱市首屆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校聯賽女子冠軍和男子亞軍、哈爾濱市中小學生足球賽男子冠軍等榮譽。香和小學合唱團參加了“童謠傳唱”,成為香坊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唯一加分活動。興華小學成立黑龍江省古琴教育研究基地,成為全國首家把非遺文化引進課堂的學校,先后培養了200多名兒童獨奏家。
工助龍江,五年耕耘,惠及職工,碩果累累:在大慶市開展“工助龍江•助力職工健康”系列活動,共為3900余名快遞員、環衛工人、保潔員等八大群體職工提供健康基礎項目服務、公益健康知識宣傳;在牡丹江市構建“五師一室”升級版工會法律援助服務體系(“五師一室”:職工法律援助師、勞動關系協調師、創新創業指導師、勞動安全咨詢師、身心健康引導師和職工權益糾紛調解室),創新建立職工法律援助服務新機制,為職工群眾,特別是產業工人隊伍提供專業服務;佳木斯市總工會開展心理援助活動,由心理援助項目專家團隊走企業、進社區,受益人數達到4萬多人次;在齊齊哈爾市開展“工助龍江•非遺+精準扶貧職工服務工程項目”,成立“鶴羽花毽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由省花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主持項目,將弘揚非遺文化與帶動貧困職工掌握技能有效結合,受益困難職工500人……。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已有11個市、區(縣)總工會與21家社會組織簽約,開發“工助龍江”系列服務項目25個,省級投入和基層配套資金231余萬元,受益職工20萬余人,“工助龍江”品牌項目、失獨職工不孤獨項目入選首批全國工會聯系引導社會組織服務職工優秀項目。
蹄疾步當穩,風正好揚帆。省總工會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做提供專業服務、惠及職工群眾的暖心橋。未來省總工會將繼續創新工作機制,豐富服務類別,細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效,不斷深化“工助龍江”公益項目工作,擦亮“工助龍江”服務品牌,推動工會聯系引導社會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以豐碩的成績和暖心的成果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完)